污水自检7项常指以下几个:pH值检测、SS项目检测、氨氮检测、BOD检测和COD检测、总磷(TP)和总氮(TN)。
什么是pH值检测?
答:pH值检测:指pH测试,也指氢离子浓度指数,即污水中氢离子总数与总物质含量的比值。
什么是SS项目检测?
答:指水中悬浮物的检测,包括不溶性无机物、有机物、砂、粘土、微生物等。悬浮物含量是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什么是氨氮检测?
答:以游离氨或按盐的方式有着于水里,水里氨氮的来源于主要为生活污水中含氮物质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副产物。检测水里氨氮的含量,有利于评论水被污染和“自净”情况。
什么是COD检测?
答:指得在必需前提下,用氧化剂处理水样时需耗费氧化剂的量,以氧的毫克/升来表示。化学需氧量体现了水里受还原性成分污染的水平。
什么是BOD检测?
答:指生化需氧量的检测,生化需氧量是指微生物在一定时间内分解一定水量水所消耗的溶解氧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重要指标。
什么是总磷检测?
答:总磷是水样经消解后将各种形态的磷转变成正磷酸盐后测定的结果,以每升水样含磷毫克数计量。
什么是总氮检测?
答:总氮是指水中溶解态氮及悬浮物中氮的含量总和,氨氮是总氮的其中一种。
污水检测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几个常见问题:
悬浮物去除不彻底:悬浮物是污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如果去除不彻底,会影响后续处理过程和水质。常见问题包括沉淀池效果不佳、过滤器堵塞和浊度过高等。
采样问题:水样样品的采集对分析结果关系极大,所采的水样必须具有代表性,使水样能真实地反映整个水体的水质情况。
运输和保存问题:各种水质的水样,从采集到分析测定都会经过一定的时间,时间差可能由几分钟到几个小时,甚至有时候会搁置数天,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和化学作用的影响,会引起水样某些物理参数及化学组分的变化,从而导致水质检测结果的不准确。
预处理问题:不同类型的水质和不同的监测项目,样品的预处理过程不尽相同。否则,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设备问题:无论是何种设备,在工作期间都可能出现问题。例如,在污水处理监测系统中,采配水装置采集的水样是否可靠是直接决定设备监测数据是否有效,采集的水质状况对设备检测结果影响很大。
COD 测定方法有哪些?
重铬酸盐法:
经典标准方法,再现性好,准确可靠。不足之处:回流装置占的实验空间大,水、电消耗较大,试剂用量大,操作不便,难以大批量快速测定。
高锰酸钾法:
以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测定COD,所测出来的称为高锰酸钾指数。
分光光度法:
以经典标准方法为基础,重铬酸钾氧化有机物物质,六价铬生成三价铬,通过六价铬或三价铬的吸光度值与水样COD 值建立的关系,来测定水样 COD 值。
检测出氨氮>总氮的情况有哪些?
在常规的水质检测中,总氮的含量是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含量的总和。按照理论上讲,总氮的含量应该大于等于氨氮的值,但在实验室测定中,往往出现氨氮大于总氮的情况。经分析有以下几种原因组成:
1、总氮空白值过大造成总氮值减小
总氮检测中,空白值的大小决定总氮测定数值的大小,如果总氮空白值过高,会造成总氮值偏小,从而有可能小于氨氮的情况。
2、测定方法造成的总氮
在环境样品的检测过程中,氨氮在碱性消解条件下,部分会以氨气的形式逸散在消解管的气相中,这样通过后续分光光度比色法测管内液相部分得出的总氮就少了气相中的氨氮那一部分。尤其是当水样中的氨氮含量较高时,容易出现总氮测定值低于氨氮值的情况。可以通过反复倒置试管尽量使氨气重新溶入溶液中再测试误差相对小一些。改变消解介质既无法提高氨氮向硝酸盐氮的转化率,也无法减少消解过程中氨气的挥发损失。在取样时确保测定结果在标准曲线范围内的前提下,通过稀释使氨氮的含量尽量降低。再消解测试总氮是较好的解决总氮测定中消解损失的方法。